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妊娠与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生率5%~12%。该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以及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和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①妊娠期高血压: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产后方可确诊。
②子痫前期: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伴有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或虽无蛋白尿,但合并下列任何一项者:血小板减少(血小板<100×109/L;肝功能损害(血清转氨酶水平为正常值2倍以上);肾功能损害(血肌酐水平大于1.1mg/dl或为正常值2倍以上);肺水肿;新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或视觉障碍。
③子痫: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
④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妇女妊娠前无蛋白尿,妊娠20周后出现蛋白尿;或妊娠前有蛋白尿,妊娠后蛋白尿明显增加,或血压进一步升高,或出现血小板减少<100×109/L,或出现其他肝肾功能损害、肺水肿、神经系统异常或视觉障碍等严重表现。
⑤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20周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除外滋养细胞疾病),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以后。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①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或高血压肾病及可致血管损害的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嗜铬细胞瘤等。
②多胎妊娠和子宫张力过大:如羊水过多、胎儿水肿等。
③初产妇:尤其是15岁以前及35岁以后较多。
④葡萄胎:多在孕20周前即出现妊高征。
⑤严重营养不良。
⑥家庭倾向:可能与生活习惯、周围环境及遗传因素有关。
⑦地区与气候:季节寒冷或气温变化过大。
⑧病因学说:如子宫胎盘缺血学说;神经内分泌学说;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系统的平衡失调学说;免疫学说;基因疾病学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学说等。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患者易发生哪些并发症?
胎盘早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脑出血;产后突发循坏衰竭;溶血性贫血;围生儿并发症。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患者怎样合理膳食?
①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富含钙、铁等矿物质,适量钠盐为宜,有水肿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
②合理搭配,营养全面,避免食用单一食物。
③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特别是绿叶蔬菜。
④尽量减少食用加工食品及罐头类,如香肠、火腿肠、腊肉、成品的鸡和鸭等。
⑤少食腌制的酸菜、咸菜类,以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
⑥忌烟、酒、浓茶、咖啡、碳酸饮料及辛辣性食物。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应该如何合理用药?
①应用硫酸镁时,静脉滴注,应严格控制滴速,并密切注意呼吸频率,当呼吸频率<14次/分钟,膝腱反射减弱,尿量每小时<30ml时,提示有镁中毒的可能。镁中毒时易引起恶心、呕吐、低血压等。硫酸镁肌内注射时应做深部肌内注射,以减轻局部刺激。
②应用扩容治疗时,应在心、肺、肾功能良好的情况下应用。
③应用β2受体兴奋药时,易引起母体心率增快大于100次/分钟、心功能不全、呼吸肌麻痹,易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等,长期使用易造成产后大出血。
④应用利血平降压时,注射后应卧床1~2小时,更换体位时应缓慢,特别是站立时,应注意扶持,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同时应注意观察胎心率,以防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