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
1.
疾病概述: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
2. 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 急性腹泻
2.1.1 感染:包括病毒(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等病毒)、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或寄生虫(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梨形鞭毛虫)引起的肠道感染。
2.1.2 中毒:食物中毒如进食未煮熟的扁豆、毒蕈中毒、河豚中毒,重金属中毒,农药中毒等。
2.1.3 药物:泻药、胆碱能药物、洋地黄类药物等。
2.1.4 其他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急性坏死性肠炎、食物过敏等。
2.2 慢性腹泻:慢性腹泻病因比急性的更复杂,肠黏膜本身病变、小肠内细菌繁殖过多、肠道运输功能缺陷、消化能力不足、肠运动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疾病和肠道外肿瘤均有可能导致慢性腹泻的发生。可引起慢性腹泻的疾病包括:。
2.2.1 肠道感染性疾病 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2.2.2 肠道非感染性炎症 ①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肠炎。
2.2.3 肿瘤 ①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瘤;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肽瘤等。
2.2.4 小肠吸收不良 ①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②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2.2.5 肠动力疾病 如肠易激综合征
2.2.6 胃部和肝胆胰疾病 ①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②萎缩性胃炎;③慢性肝炎;④肝硬化;⑤慢性胰腺炎;⑥慢性胆囊炎。
2.2.7 全身疾病 ①甲状腺功能亢进;②糖尿病;③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④系统性红斑狼疮;⑤烟酸缺乏病;⑥食物及药物过敏。
3.1 急性腹泻:起病急,病程在2~3周之内,可分为水样泻和痢疾样泻,前者粪便不含血或脓,可不伴里急后重,腹痛较轻;后者有脓血便,常伴里急后重和腹部绞痛。感染性腹泻常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及发热,小肠感染常为水样泻,大肠感染常含血性便。
3.2 慢性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排便在3次以上,便稀或不成形,粪便含水量大于85%,有时伴黏液、脓血,持续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病变位于直肠和(或)乙状结肠的患者多有里急后重,每次排便量少,有时只排出少量气体和黏液,粉色较深,多呈黏冻状,可混血液,腹部不适位于腹部两侧或下腹。
4、如何预防腹泻?
4.1 要多喝凉白开水。白开水可以补充炎热出汗引起的体液丢失;餐前饮白开水可以开胃,增加人们的食欲;对老年朋友还可以降低血液粘滞度,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尽量避免饮用冰水、冰西瓜、冰镇饮料等,减少对胃肠过度的冷刺激。
4.2 要进食新鲜的食品,尤其是肉类、蛋奶类、豆制品、鱼虾、糕点等,在夏天高热时容易引起变质,因为许多有害细菌在常温下可大量繁殖扩散。尽量避免食用剩饭剩菜,隔夜的食品要充分加热后吃。凉拌菜同样要现拌现吃,要加用米醋,凉拌菜制作前必须专门消毒,而且要使用专门的刀、板切割,尽量避免生熟混杂。
4.3要到大超市、大菜场选购食品,尽量不要在路边小摊购买肉制品尤其是散装肉制品。要审察食物的保质保鲜日期,不要买过期变质的食品。生鲜蔬菜购买后要充分浸泡洗涤干净后才能加工进食。
4.4一旦出现复腹胀,呕吐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急性胃肠炎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而感染性又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