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日炒上一盘海狮螺,配上冰啤酒,看起来很爽,可您知道吗,一颗海狮螺的毒素,可能会让人送命。虽然屡屡禁止售卖、食用海狮螺,但顶着风险尝鲜的人不少,吃的人都有侥幸猎奇心理,认为中毒的概率不会轮到自己头上,近期县第一人民医院就收治了多名食用海狮螺中毒的病人,面对那些因贪嘴而后怕的患者,医生想说:海狮螺中毒没有特效药,千万莫因贪鲜食用海狮螺!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近年来,由于海水养殖及工业废和生活污水等大量排入,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南海、东海、渤海和黄海均在不同的季节频繁发生赤潮。赤潮中大量繁殖的藻类有些能够产生毒素,织纹螺由于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或者其他有毒物质如河豚毒素等而被毒化。织纹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痹性贝类毒素,类似于河豚鱼毒素,中毒病人主要成神经性麻痹症状,死亡率较高。
由于海洋环境受到污染,“赤潮”频发,使织纹螺体内“石房哈毒素”毒性大增。织纹螺因其体内含有“石房哈毒素”,人食用后会因神经传导中断而中毒,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经检测,该毒素对人体的经口致死量为0.54—0.9毫克,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很可能致人死亡。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广大群众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购买和食用织纹螺。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的,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