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
健康宣教
健康体检
首页健康园地健康宣教

糖尿病

发表日期:2019-02-20     新闻来源:

糖尿病

1. 疾病概述: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疾病。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存在缺陷而引起的,糖尿病可引起多脏器损害:如可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器官组织出现慢性进行性病变,从而引发功能缺陷及衰竭。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四类。

2. 哪些症状提示患上糖尿病了?

2.1 糖尿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不典型症状,如虚弱、乏力、皮肤瘙痒、视力下降、易感染或不易控制的感染、伤口不易愈合、性功能下降等。但是有典型症状的仅是少数病人,大多数病人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仅在各种并发症发病后或在血糖检测时才发现患病。

3. 哪些人易患上糖尿病?

3.1 年龄大于40岁,尤其是工作压力大、长期缺乏身体锻炼的人群。

3.2 超重或肥胖者,超过理想体重10%BMI超过25kg/m2

3.3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4 曾经生育过巨大婴儿,婴儿体重大于4000g或有妊娠糖尿病史者。

3.5 冠心病、脑卒中等血管疾病患者。

3.6 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

3.7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避孕药等的患者。

4. 糖尿病如何进行饮食与运动管理?

4.1 合理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控制血糖的重要途径,这并不需要患者饿肚子:基至放弃自己喜欢的食物,只要合理安排每日摄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同样能享受健康美食。其原则是控制总热量,保持“收支”平衡,均衡营养,准细搭配,定时定量进餐,少食多管,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饮食清淡,低脂少油,少盐,戒烟限酒。

4.1.1 饮食管理。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脂肪不超过总热量的30%,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15%,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超过50%。不建议饮酒,若饮酒应计算酒精中所含的能量,女性饮酒时酒精不超过15g,男性不超过25g,每周不超过两次,应注意酒精可能诱发的低血糖。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对健康有益。食盐摄入量每日控制在6g以下(如合并糖尿病肾病食盐摄入每日控制在3g以下,同时应限制摄入高钠食品,如味精、酱油、调味酱等。

4.1.2 运动管理。

4.1.2.1 运动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前要进行必要的评告,特别是心肺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医学评估。

4.1.2.2 空腹血糖大16.7mmoI/L、反复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合并急性感染、增殖性视网联病、严重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情况下禁止运动,病情控制稳定后方可逐步恢复运动。

4.1.2.3 年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运动强度心率=170-年龄,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和打高尔夫球等。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如舞蹈、有氧健身操、慢跑、游泳、骑自行车上坡。选择的运动项目应与年龄、病情及身体承受能力相适应,并定期评估,适时调整运动计划。

4.1.2.3 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运动量大或剧烈运动时应及时调整饮食及药物治疗方案,以免发生低血糖。

5. 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5.1 胰岛素。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该药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口服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胰岛素按照来源和化学结构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按照药效长短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超长效及预混胰岛素等几种类型,具体使用何种类型,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疾病的诊断来决定。

5.2 口服药。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磺脲药,如优降糖、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此类药物具有刺激体内胰岛素分泌的作用,降糖效果比较好,但若使用不当会引起低血糖。另外,人体内的胰岛素增加后,食欲就会增加,如果不注意控制饮食,服用磺药还可能引起肥胖,因此,磺药适用于血糖偏高的患者。双类药,其作用与磺脲类不同,此类药物不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会使食欲下降,比较适合肥胖者服用。此外还有a-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和胰岛素促分泌剂。

5.3 其他口服药。多数糖尿病患者不仅有血糖高的问题,还患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度高等并发症,在治疗时应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尤其是高血压病,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并发症,因为高血压病可导致人的心、脑、肾、血管、眼等重要器官损害,所以治疗时绝不能忽视降压。

5.4 中药类。主要起到辅助降糖、减轻症状或治疗并发症等作用。

6. 降糖药物漏服后有什么补救措施?

6.1 磺脲类药物,种类较多,使用不当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因此漏服此类药物的补救措施比较复杂。

6.1.1 短效磺脲类药物:要求饭前半小时服用,如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齐特(达美康)等。如果吃完饭才想起来药还没吃,此时可以抓紧补服,可临时改服快速起效的降糖药。但如果已到了快吃下顿饭的时候才想起来,这时肚子已空,如果补服或者和下顿饭前的药物一起服用,有可能由于药物作用太强而引起低血糖。在这种情况下,轻度和中度血糖升高的患者,可以改用长效的口服降糖药,如每天只需要口服1次的长效格列吡嗪、达美康缓释片等,这样做不仅能够稳定地降血糖,还可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6.1.2 中长效磺脲类药物:主要有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缓释片)和格列美脲(亚莫利)。此类药物往往要求患者于早餐前半小时服用,一般1/日。这类药物因为服药次数少,可以明显减少漏服的次数。如果在早餐前漏服而在午餐前才想起,可以根据血糖情况,按照原来的剂量补服药物;如果到了午餐后才想起来,可以视情况半量补服;如果年龄较大或者平时血糖控制较好,可以漏服1日,以免造成夜间低血糖。

6.2 胰岛素促分泌药。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奈(唐力)漏服此类药物的处理方法与漏服短效磺脲类药物类似。

6.3 a-葡萄糖苷酶抑制药。代表药物是阿卡波糖(拜糖平、卡博平),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延缓肠道中糖类的吸收。因此,餐中想起漏服药还可以补上,吃完饭再补药的话,降糖效果会明显下降。对此,患者需要别注意。

6.4 类药物。代表药物是二甲双,这类药物不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单一用药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如果二甲双的用量较小,可以通过加大活动量的方式降低血糖而无须补服。

7. 哪些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治疗?

7.1 胰岛素分泌功能缺失者。这类患者体内几乎没有具备分泌功能的胰岛细胞,患者处于胰岛素绝对缺乏状态,因此,必须接受胰岛素治疗来补充胰岛素。

7.2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可通过胎盘屏障,造成胎儿低血糖,还可能导致死胎, 而胰岛素不能通过胎盘屏障,只会降低母体的血糖,不会影响到胎儿,因此,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上常用胰岛素治疗。

7.3 哺乳期糖尿病患者。哺乳期糖尿病患者不能口服降糖药,这是因为药物可随乳汁被婴儿吸收,导致婴儿低血糖。此类患者宜用胰岛素治疗。

7.4 口服降糖药物失效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物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继发性失效的情况。若发生这种情况,应使用胰岛素治疗。会出现继发性失效的口服降糖药物一般是胰岛素促泌药,包括磺脲类药物和格列本(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等,当使用到最大量时,若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就应考虑使用胰岛素。但目前专家提倡应尽早使用胰岛素,目的是保护残余的胰岛细胞。

7.5 处于应急状态的患者。当糖尿病患者处于应急状态时,例如重症感染肺炎等)、骨折、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升血糖激素分泌量会明显增多,采用原来的治疗方法无法有效地控制血糖。此时,患者应使用胰岛素治疗,待到病情稳定后,再改用以前的口服降糖药。

7.6 急需手术的患者。患者手术前必须把血糖控制在良好的状态。当糖尿病患者遇到胆囊炎、阑尾炎、骨折等情况,需要紧急手术时,使用口服降糖药调节血糖往往来不及,而胰岛素具有短时间内将血糖控制好的作用,因此,此类患者宜使用胰岛素降糖,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8.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8.1 注射时间。根据胰岛素种类,选择在餐前、餐前15-30分钟、餐后皮下注射,不应提前或延后,这样刚好可使胰岛素在进食后血糖升高时起作用,应注意避免注射后太晚进食而引起低血糖。

8.2 准确的剂量。胰岛素针剂的剂量一般为400单位/瓶或300单位/瓶。在进行注射前仔细查看,算出每毫升注射液内含多少单位胰岛素,再按所要注射的单位数计算应该抽取多少药液,用1mL针筒准确抽药。注意抽药前应先用手滚动药瓶,以使药液混合均匀,千万不要用力摇晃,以免形成泡沫,对准确抽取造成影响。

8.3 取药先后。当两种胰岛素混合注射时,要先抽普通胰岛素,然后再抽鱼精蛋白锌胰岛素,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后者混人普通胰岛素瓶内,而导致产生沉淀,影响疗效。目前有配置好的一定比例的胰岛素,不太需要人工抽取。

8.4 严格消毒。对所用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要严格进行消毒,以防感染。为了避免吸收不良,还要注意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因为,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会导致皮下组织发生硬结,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特别是注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时,局部可能出现红肿等情况,因此应多加注意。

8.5 注意观察。注射后要注意观察身体反应,若出现低血糖反应需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8.6 注意预防低血糖和高血糖。使用胰岛素要注意适量,预防低血糖和高血糖。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更要避免出现低血糖反应,因为低血糖可导致昏迷或死亡。

9. 注射胰岛素时应该如何选择部位?

9.1 不同注射部位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不同,所以药物起效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可供选择的注射部位按照胰岛素吸收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臀部。可根据不同规格胰岛素起效时间的快慢选择注射部位,如注射短效胰岛素推荐注射在腹部,而注射中效胰岛素推荐注射在大腿外侧。

10. 胰岛素是如何分类的?

10.1 根据药理作用时间的长短,胰岛素可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超长效、预混胰岛素。胰岛素采用的是全球统一的色码标识,通过标签色码识别其剂型。一般常规胰岛素(R),即短效胰岛素,为黄色、中效胰岛素(NPH)为绿色,长效胰岛素和混合胰岛素(30R/50R)均为褐色。

11. 不同类的胰岛素分别是如何使用的?

11.1 常规胰岛素可进行静脉注射或加在其他溶液中静脉滴注,而中效及长效胰岛素只能采用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的方式给药,不可采用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12.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12.1 自我血糖监测是了解血糖是否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低血糖风险的必要手段:指尖毛细血管血糖检测是最理想的方法。自我血糖监测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注射胰岛素患者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必须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胰岛素静脉或皮下注射,但血糖控制差、急重症的糖尿病患者,测血糖4-7/天或根据需要确定次数。一般的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测血糖1/天。使用预混胰岛素患者,测血糖1-2/天。使用基础胰岛素加餐前胰岛素患者,测血糖3-4/天。口服药或生活干预治疗患者,测血糖2-4/周。各点的血糖监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夜间血糖、其他时间段血糖。

13. 如何应用胰岛素笔?

13.1 使用前须先仔细阅读胰岛素笔(例如诺和笔)使用手册,掌握其操作要领。

13.2 诺和笔芯内可能含有气泡或使用期间也可能有少量空气存在,调拨剂量选择环在2单位位置,用手指轻弹笔芯架数次,推下注射推键,当有一滴胰岛素出现在针头时,即表示排气成功。如针头无胰岛素出现,则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排气成功;确定剂量选择环位置,选择所需注射的单位数。

13.3 注射时,右手拇指压住注射推键,其余四指握住笔身,垂直进针,进针深度为针头的2/3,固定后完全按下注射推键。

13.4 注射后针头应留在皮下至少10秒以上,并继续按住推键,直至针头完全拔出,这样既可以确保剂量准确,又可阻止液体流入针头或笔芯内。注射完毕,旋下诺和笔。

 

地址:岱山县高亭镇康健路88号 总值班外线:13705804880 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7017574号-1 技术支持:台州华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