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失常
1. 疾病概述: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为多见。
2.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1 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1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率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也各异。
3. 心律失常发作期应注意什么?
3.1 心律失常发作频紧,并件有头晕、晕厥或跌倒史的患者,应卧床休息。
3.2 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营养丰富为宜,少量多餐。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避免喝浓茶、咖啡,戒烟限酒。
3.3 遵照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4. 治疗心律失常有哪几种介入手术?
4.1 射频消融术。指通过心导管将射频电流引人心脏特定部位,部分阻断心肌传导系统,从而达到治疗各种顽固性心律失常的目的。
4.2 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主要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4.3 植人人工心脏除颤器。主要用于治疗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5. 心律失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5.1 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5.2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鼓励正常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心功能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一般以打太极拳、慢跑、步行等为主,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为宜。
5.3 遵照医嘱,按时服药。不可擅自更改或停用药物。外出时须携带急救盒,存放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等药品,以备急用。
5.4 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
5.5 自我检测脉搏。食指、中指、无名指3指并扰,以指腹轻轻按压所触之脉搏,以能清楚触到脉搏为宜。每日检测至少1次,每次1分钟以上。
5.6 心动过缓患者,避免排便时过度屏气,以免兴奋迷走神经而加重心动过缓。
5.7定期门诊复查。若心率失常发作,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立即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为左侧卧位时,病人常能感觉到心脏搏动而不适感加重,并及时到附近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