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动态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媒体报道
首页院务动态新闻动态

防蚊灭蚊,远离登革热

发表日期:2019-09-02     新闻来源:ICU

近日来,我院确认几例登革热患者,目前已经对这几名患者进行了隔离和治疗,目前基本没有生命危险。

那么什么是登革热呢?很多人会感到陌生。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本病由伊蚊传播,伊蚊(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其主要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日至发病后3日内传染性最强。少数患者在热退后第3日还可从血液中分离到病毒。该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现在处于流行高峰时期,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以儿童为主。

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蚊子蚊叮咬后,经5-8天的潜伏期后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关节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发病后3-6天有皮疹出现。严重者会出现皮肤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脑出血等,病情严重恶化可造成死亡。

轻型登革热的症状体征较典型登革热轻,发热及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诊,没有出血倾向,浅表淋巴结常肿大,其临床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易被忽视,14天痊愈。

重型登革热的患者早期表现与典型登革热相似,在病程第35日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颈强直等脑膜炎表现。有些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本型常因病情发展迅速,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在24小时内死亡。必须在早期引起重视,降低死亡率。

如何预防登革热呢?灭蚊、清除蚊虫孳生地、防止蚊子叮咬是预防登革热传播的关键,居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防止为蚊子的滋生。

2.室内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应每隔5-7天洗瓶换水、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应避免种养水生植物,如必须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

3.保持室内外花盆托盘无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理干净。

4.大力整治室外环境卫生,疏通下水道,铲除杂草,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等。

5.午睡或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到公园、街边等露天场所活动应注意采取防蚊措施,最好穿浅色长衫长裤,身体裸露部位要涂上防蚊水、花露水等防蚊产品,防止蚊虫叮咬。一旦有上述发热、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以免传染给家人。

地址:岱山县高亭镇康健路88号 总值班外线:13705804880 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7017574号-1 技术支持:台州华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04号